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經學史專題二
Seminar on Scholarly History of Chinese Classics(Ⅱ) 
開課學期
109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中國文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張素卿 
課號
CHIN7420 
課程識別碼
121 M302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中文研討 
備註
與史甄陶合授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
外系人數限制:2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92CHIN7420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經學是中國傳統學術的主幹,流貫二千多年。每一時期的經學家率皆由其時代出發,詮經釋義,或針砭時弊,或安身立命,煥發出不同的思想光采。本學期為經學史專題二,針對宋元明之經學史議題,擬訂若干專題,進行研讀與討論。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旨在引導研究生探究經學史的流變及其重要議題,進而思索經學的意義與研究方向。 
課程要求
一、修課學生需自行閱讀劉師培、皮錫瑞、馬宗霍三家之經學史。
二、課程之進行,講授、學生報告、討論,三者並重,每次上課均須發言,學習提問,參與討論。
三、學期中需作1-2次專題報告,期末交一篇合乎學術論文標準之書面報告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 備註: 視需要另訂討論時間。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劉師培,《經學教科書》第一冊。劉申叔先生遺書本。
皮錫瑞,《經學歷史》。光緒三十三年刊。
馬宗霍,《中國經學史》,臺灣商務印書館,1936。
徐復觀,《中國經學史的基礎》。台北:學生書局,1982。李威熊,《中國經學發展史論(上冊)》。台北:文史哲,1988。
甘雲鵬,《經學源流考》十七卷。台北:維新(新甘氏家藏本)。甘氏自序於光緒四年。
林慶彰,《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》(上) (下)。台北:文史哲,1992-1994。
林慶彰主編,《經學研究論著目錄(1912-1987)》。台北:漢學研究中心,1989。
林慶彰主編,《經學研究論著目錄(1988-1992)》。台北:漢學研究中心,1995。
林慶彰主編,《日本研究經學論著目錄(1900-1992)》。台北: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,1993。

汪惠敏:《宋代經學之研究》,台北:師大書苑,1989。
馮曉庭:《宋初經學發展述論》,台北:萬卷樓,2001。
吳國武:《經術與性理—北宋儒學轉型考論》,北京:學苑,2009。
蔡方鹿:《中國經學與宋明理學研究(上下)》,北京:人民,2011。
章權才:《宋明經學史》,廣東:廣東人民,1999。
楊世文:《宋代經學懷疑思潮研究》,四川大學博士論文,2005年。
王鐵:《宋代易學》,上海:上海古籍,2005。
高懷民:《宋元明易學史》,桂林:廣西師範大學,2007。
李建軍:《宋代春秋學與宋型文化》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,2008。
蔡方鹿:《朱熹經學與中國經學》,北京:人民,2004。
高荻華:《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解經研究》,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,2007年。朱漢民、蕭永明:《宋代四書學與理學》,北京:中華書局,2009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討論及其他平時表現 
30% 
每周上課均須先行閱讀資料,提出問題, 作好討論之準備。 
2. 
專題導讀(口頭報告) 
30% 
每人至少作一次專題導讀之口頭報告。 
3. 
期末報告 
40% 
自訂主題, 撰寫一篇合乎學術論文標準之書面報告。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5  課程介紹
宋元明經學概說 
第2週
3/04  宋元明經學概說:變古與疑經 
第3週
3/11  宋元明經學概說:本義與新義 
第4週
3/18  宋元明經學概說:尊孟與四書學 
第5週
3/25  宋代經學論文研讀
《春秋》學:孫復、胡安國到《春秋大全》
 
第6週
4/01  宋代經學論文研讀
《詩經》學:歐陽修、朱熹到《詩經大全》
 
第7週
4/08  元明經學論文研讀 
第8週
4/15  綜合討論 
第9週
4/22  經義變革與疑經改經——
孫復、劉敞《春秋》學
歐陽修《詩本義》
 
第10週
4/29  經學與科舉——
王安石《三經新義》
 
第11週
5/06  南宋《詩經》學——
呂祖謙《呂氏家塾讀詩記》
朱熹《詩集傳》
 
第12週
5/13  朱熹與《四書章句集注》(兼論《四書或問》 
第13週
5/20  從《四書》到《四書大全》 
第14週
5/27  元代《春秋》學 
第15週
6/03  經學與科舉——
明代《五經大全》 
第16週
6/10  明代至清代之《易》學 
第17週
6/17  期末報告大綱